栏目分类
徐悲鴻曾推譽他為"五百年來一大千",他與齊白石並有“南張北齊”之稱,他是20世紀中國畫家中佼佼者——張大千。他不是單一的形式傳承,而是融合傳統與創新、東方與西方的典範。他是一個不被定義的畫家——繼承者,更是開創者。
潑彩鉤金荷花
其藝術成就不僅體現在傳統繪畫的精湛技藝上,更在於他成功地將中國繪畫推向現代轉型。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鑒賞方面,也是獨具慧眼在詩、書、畫、篆刻俱精。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,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,影響深遠。他說過:“名山大川,熟於胸中,胸中有了丘壑,下筆自然有所依據,要經歷的多才有所獲。山川如此,其他花卉、人物、禽獸都是一樣的。”
展开剩余78%他才力、學養過人,於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仕女、翎毛無所不擅,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具有特殊的貢獻: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復興的責任,也就是繼承了唐、宋、元畫家的傳統,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。“多看名山巨川、世事萬物,以明白物理,體會物情,瞭解物態。”他平生廣遊海內外名山大川,無論是遼闊的中原、秀麗的江南,還是荒莽的塞外、迷蒙的關外,無不留下他的足跡。
仕女圖軸
張大千的藝術個性複雜而鮮明,他既有傳統文人的詩書畫印全面修養,又具現代藝術家的創新膽識;既有對古代畫派心摹手追的虔誠,又有"舍我其誰"的豪邁氣概。
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,張大千展現出了驚人的藝術韌性和演化能力,其畫風經歷了從"清新俊逸"到"瑰麗雄奇",再到"蒼深淵穆"的境界提升。尤其值得稱道的是,他在60-70歲期間歷經十年探索,成功將潑彩技法融入傳統水墨,創造了雄奇壯麗的新風貌。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:
早期工筆花鳥與人物畫193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初期是張大千工筆花鳥的高峰時期。《桃花翠鳥》(1937年)是這一時期的精品,展現了張大千傳統工筆劃的深厚功力。這幅作品由墨竹、粉桃、綠葉、白鳥、山溪、積雪等物象穿插組織而成,整個畫面構圖縝密、意境空闊,筆墨清脫、典雅。畫中鳥兒毛羽勝雪,傲然立於彎曲的桃樹枝頭,筆墨細緻、色彩淡雅,栩栩如生中又平添幾分山林的幽遠之氣。
桃花枝幹屈澀、花朵粉嫩,桃葉青翠欲滴、乍展還收。葉片以石青敷染,花朵淡粉色,均以纖細精微的筆法勾勒。尤為精妙的是,落於枝幹的皚皚白雪看似無心,實則有意,將山林的清寒之氣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2.敦煌時期的臨摹作品
敦煌經歷使張大千的人物畫,尤其是仕女畫發生了明顯變化。他筆下的仕女開始具有唐代繪畫的豐腴美和宗教畫的莊嚴感,一改早期柔弱纖細的風格。雖然此畫無年款,但就其畫風而言,當為張大千上世紀40年代臨摹敦煌壁畫之後所作。所畫仕女手執紈扇側面而立,若有所思;線條細而柔,且一筆直瀉,勁健而靈動。人物之神態及風韻,頗有敦煌壁畫之遺意。
3.潑墨潑彩的巔峰之作
張大千晚年創作的潑彩作品代表了他藝術的最高成就。《瑞士雪山》(1967年)是這一風格的傑出代表,完全體現了他潑彩技法的成熟與創新。這幅作品以色彩潑灑為主,雖然使用的還是傳統中國畫的顏色,但是整體效果已與傳統繪畫有著較大的距離。畫作注重視覺性和瞬間性的畫面效果,與古典中國繪畫注重蕭疏淡雅的意境之美有著明顯區別。
在技法上,張大千幾乎放棄了中國畫的靈魂線條,他拋開毛筆和傳統皴法,而是使用半自動技法,將色彩潑灑於畫面上,然後引導其流動,通過色彩的疊加和暈染,營造出光影煙嵐的神奇畫境。此畫的造型與組合,以及全畫毫無留白的構圖和色彩,都與傳統中國畫迥然不同,特別是全畫注重色彩、光影強烈對比的畫面效果,瞬間動態氣象的捕捉等,是傳統國畫中前所未見者。
回顧張大千一生的藝術成就,我們可以看到他不僅是對傳統集大成的總結者,也是中國畫現代化的開創者。他以其獨特的藝術探索和非凡的創作成果,證明了傳統中國畫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潛力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/10/12一篇文章!讓你學會鑒定"張大千"各時期風格的畫作
- 2025/08/19育儿焦虑不再!田村路街道“宝贝基地”助力家庭健康成长_活动_家长_宝宝
- 2025/07/07《头号追击》电竞新宠 华硕B850/B860小吹雪主板轻松玩_玩家_游戏_性能
- 2025/06/252025年6月17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嘎拉苹果价格行情
- 2025/05/24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顾捷一行到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考察洽谈

